多地明确!新学期每天1节体育课,学生运动2小时
临近9月,开学季将至
多地相继发布校园体育新政策
要求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保障学生运动2小时
江苏省教育厅:2024年秋季学期全面推行实施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2025年秋季学期做到全省小学全覆盖。
安徽省教育厅: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公办、民办学校,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必须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上、下午各开设一次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2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财政局: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保证小学每周开设5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推进落实初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1节体育活动课,推动高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运动不少于2小时。
从边缘到C位,体育课的逆袭之路
“你们体育老师今天生病了,这节课上数学。”想必这是不少人学生时代都听过的一句全国通用占课话术。过去,作为“副科”的体育屡屡被文化课占用,本应体质最好体育老师却经常被“生病”。近几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得到各方重视,有关部门出台多个文件,要求强化体育课与校园体育锻炼。
2020年,在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成为小、初阶段仅次于语数的第三大主科。
2022年6月,新修订的体育法新增“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等条款,从法律的高度保障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权利。
2023-2024年,深圳、天津、成都、安徽等城市开始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从“鼓励”、“试行”到“硬性指标规定”,“每天一节体育课”,是对国家层面要求的进一步落实,是在“中小学生消失的课间十分钟”等话题备受关注的当下,一次旗帜鲜明的亮剑:让体育课站到C位,不能再有任何模糊的余地。这既是对过去忽视体育教育的再次纠偏,也是对未来强化体育教育的又一次重申。
拒绝“应试”导向,体育中考改革
少年强则国强,从个体角度讲,体育课常态化能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科学的运动习惯,终身受益;从国家层面讲,重视体育教育有助于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如何检验学生在增加体育课时后的体能运动的效果,相对应的,就是体育中考考核。
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体育中考改革方案,东莞、云南、河南、陕西安康等城市将体育中考分值提升到满分100分;沈阳、北京、江西南昌、河南信阳等地体育中考引入过程性评价打分。
体育中考分值的提升,让体育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地采取过程性考核,避免“一考定成绩”,更需要学生坚持运动。“临时抱佛脚”、“超负荷的突击强化训练”不再适合,“应试体育”远离体育中考,转变了学生“为成绩才运动、为考试才锻炼”的观念,转变了体育老师把体育课堂当成体育中考的“练兵场、训练场”的教学现象,让大家真正认识到了强健体魄和健全人格比分数更重要。
提量更要提质,让孩子爱上体育课
伴随着体育中考的改革,“让体育运动成为兴趣和习惯”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增量只是第一步,要想让孩子在体育锻炼中真正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提质才是当前体育课更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成不变的枯燥的跳远跑操,只是“混时间”,不仅没有运动效果,也无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积极性。
一视科技AI智慧体育,覆盖幼小至大学全学龄段,通过物联网摄像头+人工智能运动视觉算法,实施操场及运动场地的智能化改造,在跳远、跑步等运动区域装上摄像头“眼睛”、人工智能“大脑”和语音交互“嘴巴”,满足教学练测评全场景应用,违规精准检测,成绩自动识别,在实时交互、充满趣味的运动环境下实现自主自助、沉浸式、常态化体育运动,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同时,AI运动视觉算法结合体育专家知识图谱,分析学生的技术、体能和生理机能等数据,智能生成个性化运动报告,更加准确科学的反馈与建议,为实现运动效果最大化提供可能,真正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养成运动习惯。
下一篇:没有了